记录中国|河南浉河港镇:年轻人回乡助信阳毛尖“破圈”

时间:2022-10-02 07:45:47 | 浏览:816

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复旦大学记录中国团队 陈芷沁 李一钒 刘涵玉 张子涵 吴雨晴 刘谦谦肖珺景会被很多人问起,为什么大学毕业选择回乡卖茶。这位1997年出生的茶乡女孩,即便无数次地回应过她回乡创业的初衷,当她再次谈起时,闪着泪花的眼睛里依

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复旦大学记录中国团队 陈芷沁 李一钒 刘涵玉 张子涵 吴雨晴 刘谦谦

肖珺景会被很多人问起,为什么大学毕业选择回乡卖茶。这位1997年出生的茶乡女孩,即便无数次地回应过她回乡创业的初衷,当她再次谈起时,闪着泪花的眼睛里依然可以看到一种坚定。

“我要回来,我要帮山上的茶农把茶叶都卖出去。”肖珺景说。

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,茶农在茶田中劳作。 吴雨晴 摄

肖珺景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的非遗世家,她的外祖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(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)传承人周祖宏,父亲肖兴亮是信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绿茶制作技艺(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)传承人。

2019年3月开始,从社交媒体原创文章,到网络媒体视频传播,只要是能够让更多人知道信阳毛尖的渠道,肖珺景都愿意尝试。一边宣传信阳毛尖茶文化,一边注册公司创建自己的家族品牌,她打破了信阳毛尖传统的“熟人经济”销售模式,认为仅仅抓住信阳毛尖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工艺远远不够,“如果只有炒茶手艺不去了解市场迟早会被淘汰,长远发展还需要面对市场要求的各种规范,达到食品安全认证标准,适应现代市场的变化,因为市场需要你的资质,不会去听你的故事。”

年轻人回乡

“信阳毛尖是一个季节性要求特别强的产品,每到茶忙季节,父亲和外祖父做茶一直要忙40多天,特别忙的时候每天只休息一个小时。信阳毛尖要求的是‘细、圆、光、直、多白毫’,这个‘毫’在炒制的时候会沾在头发上,像极了一夜间白头。”肖珺景说。

周祖宏告诉“记录中国”团队,他从17岁开始炒茶,炒了52年。他总结了四句话来概括信阳毛尖炒茶的技艺:杀青要到位,干条要均匀,立条靠手感,火候是关键。为了防止鲜叶氧化,当天的茶叶必须当天炒完,一到采茶季,茶农忙得有几天几夜不睡的。

大四实习的时候正赶上茶忙,肖珺景回家帮家人做茶。一天凌晨三点,天还未亮,她看见一位阿伯经过家门口,背着一大布袋的茶叶准备去市集卖。阿伯朝她父亲兴奋地嚷道:“老肖,我今天茶叶炒得可不错,肯定能卖个好价钱!”

到了早晨,肖珺景和父亲正坐在门口吃饺子,她看到那位阿伯又背着那袋茶叶回来了,背影十分落寞。

那是肖珺景第一次萌生了毕业要回乡的想法。

怀着“把全村的茶叶卖出去”的愿望,肖珺景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,利用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开始拍摄、发布短视频。为了讲好茶乡故事,肖珺景与朋友合作拍摄视频,记录采茶制茶的过程,也写文章讲述自家三